嘉興中訊財務是一家專業辦理公司注冊、代理記賬的財務咨詢公司,為廣大中訊用戶搜集全國有關稅務、工商、會計、商標等事件、新聞、政策。具體內容如下:
(二)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1.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作用。推動知識產權領域的司法體制改革,構建公正高效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形成資源優化、科學運行、高效權威的知識產權綜合審判體系,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合一”審理機制,努力為知識產權權利人提供全方位和系統有效的保護,維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穩定性、導向性、終局性和權威性。進一步發揮司法審查和司法監督職能。加強知識產權“雙軌制”保護,發揮司法保護的主導作用,完善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兩條途徑優勢互補、有機銜接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懲治力度,研究提高知識產權侵權法定賠償上限,針對情節嚴重的惡意侵權行為實施懲罰性賠償并由侵權人承擔實際發生的合理開支。積極開展知識產權民事侵權訴訟程序與無效程序協調的研究。及時、有效做好知識產權司法救濟工作。支持開展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對外合作。
2.強化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完善常態化打防工作格局,進一步優化全程打擊策略,全鏈條懲治侵權假冒犯罪。深化行政執法部門間的協作配合,探索使用專業技術手段,提升信息應用能力和數據運用水平,完善與電子商務企業協作機制。加強打假專業隊伍能力建設。深化國際執法合作,加大涉外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偵辦力度,圍繞重點案件開展跨國聯合執法行動。
3.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體系建設。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能力建設,統一執法標準,完善執法程序,提高執法專業化、信息化、規范化水平。完善知識產權聯合執法和跨地區執法協作機制,積極開展執法專項行動,重點查辦跨區域、大規模和社會反映強烈的侵權案件。建立完善專利、版權線上執法辦案系統。完善打擊侵權假冒商品的舉報投訴機制。創新知識產權快速維權工作機制。完善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監督,加強執法維權績效管理。加大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嚴格知識產權保護的績效評價,持續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建立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解決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仲裁機構和糾紛調解機構建設。
4.強化進出口貿易知識產權保護。落實對外貿易法中知識產權保護相關規定,適時出臺與進出口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改進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執法體系,加大對優勢領域和新業態、新領域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力度。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內貨物及過境、轉運、通運貨物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執法程序,在確保有效監管的前提下促進貿易便利。堅持專項整治、豐富執法手段、完善運行機制,提高打擊侵權假冒執行力度,突出打擊互聯網領域跨境電子商務侵權假冒違法活動。加強國內、國際執法合作,完善從生產源頭到流通渠道、消費終端的全鏈條式管理。
5.強化傳統優勢領域知識產權保護。開展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藝等知識產權資源調查。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工作指南,加強對優秀傳統知識資源的保護和運用。完善傳統知識和民間文藝登記、注冊機制,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傳統知識、民間文藝保護和發展基金。研究完善中國遺傳資源保護利用制度,建立生物遺傳資源獲取的信息披露、事先知情同意和惠益分享制度。探索構建中醫藥知識產權綜合保護體系,建立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名錄。建立民間文藝作品的使用保護制度。
6.加強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寬帶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高性能計算、移動智能終端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強化在線監測,深入開展打擊網絡侵權假冒行為專項行動。加強對網絡服務商傳播影視劇、廣播電視節目、音樂、文學、新聞、軟件、游戲等監督管理工作,積極推進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協作,將知識產權執法職責與電子商務企業的管理責任結合起來,建立信息報送、線索共享、案件研判和專業培訓合作機制。
7.加強民生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對食品、藥品、環境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健全侵權假冒快速處理機制。建立健全創新藥物、新型疫苗、先進醫療裝備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長效工作機制。加強污染治理和資源循環利用等生態環保領域的專利保護力度。開展知識產權保護進鄉村專項行動,建立縣域及鄉鎮部門協作執法機制和重大案件聯合督辦制度,加強農村市場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條件建設。針對電子、建材、汽車配件、小五金、食品、農資等專業市場,加大對侵權假冒商品的打擊力度,嚴堵侵權假冒商品的流通渠道。
專欄2 知識產權保護工程 |
開展系列專項行動。重點打擊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擅自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冒用他人企業名稱或姓名等仿冒侵權違法行為。針對重點領域開展打擊侵權盜版專項行動,突出大案要案查處、重點行業專項治理和網絡盜版監管,持續開展“紅盾網劍”、“劍網”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網絡侵權假冒等違法行為。開展打擊侵犯植物新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 推進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執法協作。加大涉嫌犯罪案件移交工作力度。開展與相關國際組織和境外執法部門的聯合執法。加強大型商場、展會、電子商務、進出口等領域知識產權執法維權工作。 加強“12330”維權援助與舉報投訴體系建設。強化“12330”平臺建設,拓展維權援助服務渠道。提升平臺服務質量,深入對接產業聯盟、行業協會。 完善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建設,提升工作質量與效率。推進快速維權領域由單一行業向多行業擴展、類別由外觀設計向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擴展、區域由特定地區向省域輻射,在特色產業集聚區和重點行業建立一批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 推進知識產權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侵權糾紛案件信息公示工作,嚴格執行公示標準。將故意侵權行為納入社會信用評價體系,明確專利侵權等信用信息的采集規則和使用方式,向征信機構公開相關信息。積極推動建立知識產權領域信用聯合懲戒機制。 |
(三)提高知識產權質量效益。
1.提高專利質量效益。建立專利申請質量監管機制。深化專利代理領域改革。健全專利審查質量管理機制。優化專利審查流程與方式。完善專利審查協作機制。繼續深化專利審查業務國際合作,拓展“專利審查高速路”國際合作網絡。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專利審查機構。加強專利活動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聯評價。完善專利獎的評審與激勵政策,發揮專利獎標桿引領作用。
(中訊財務摘錄自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于1991年5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1991年7月22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號公布,根據2012年1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28號《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該《規定》共34條,自1991年9月1日起施行。1985年5月23日國務院批準,1985年6月15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的《工商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暫行規定》予以廢止。中文名企業名稱登記管理..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